​一些您关心的城投问题

当前所处城投政策周期

从大的政策周期看,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2008-2009年
化解金融危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下,地方为绕开预算法约束筹得相应地方配套资金,在2009年人民银行联合其他监管部门发布92号文鼓励地方政府通过组建投融资平台筹措资金后,全国各地的城投平台大规模成立,叠加发改委简化企业债审批程序,以企业债为主体的城投债快速扩容。

·2010-2013年
随着城投债务快速扩张,违规融资等潜在风险也开始涌现。2010年6月,国务院发布19号文,构建了城投监管的初期政策框架,提出对城投平台和平台债务进行分类监管,重点管制银行贷款(名单制)。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来源日趋“影子银行化”,债务扩张仍然较快。
·2014-2017年
2014年8月31日,“新预算法”通过,允许省级政府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下发43号文,提出“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五个方面)。第一轮存量政府债务甄别并置换。总体看,
2014-2017年间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趋严,但在2015年经济下行期间,政策出现短暂的宽松期,以公司债为代表的城投债发行大幅扩容。
·2018-2020年
2017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首次明确提出了“隐性债务”这一概念。2018年8月,27号文开启了隐性债务的甄别、统计和化解工作,第二轮化债,提出了10年目标;2019年6月,40号文指导地方和金融机构开展隐性债务置换;2019年末,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推出。2018年以来的监管以“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为原则。
.2021年
2020 年上半年,为应对经济下行财政政策发力导致地方债务增速再度抬头。2021年经济企稳后,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再度加严。4月,国发2021-5号文提出“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同月上交所、深交所发布债券审核新规(3号指引),结合2020年末的“红橙黄绿”分类监管,严控尾部城投风险。2021年11月,上海、广东等纳入无隐债试点。
·2022 年
稳经济背景下,地产折戟在前,政策定调基建适度发力,绕不开城投,城投短期增量资金可期。

总体看,随宏观经济变化,政策会有微调,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方向未发生改变。政策“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思路保持稳定,预计在兼顾“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前提下,规范地方政府债务是大势所趋。城投债市场变化本质上还是看政策。

财政部在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就定了调。核心原则跟原来一样,一是遏制增量;二是化解存量,;三是推动转型。去年已经做了遏制增量,今年核心的政策方向应该是化解存量和推动转型这两点。对于好的区域,今年是隐性债务清零的攻坚年,压力比较大的地区,采取分步走策略,首先把债务率和债务增速降下来,各个地区也提出各种目标,包括债务化解方案等。

城投债是庞氏吗

不是!

1、城投业务做的都是民生类的、公用事业类的业务,都是有实体的东西,对经济发展也是有正外部性的;绝大部分是政府本来就是要投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钱搞经济,需要靠城投融资的方式来实现;

2、中国GDP也都是正增长的,财政收入这些数据也都摆在那的,国内经济发展总体来讲以后的话还是可以的。偿债能力上把整个国家当成公司,13万亿对中国这个经济体量来讲,数字举例看中国的一年的税收十几万亿,如果是看从宏观上来去分析这个问题,这些国有资产平台的泡沫也不是多大的泡沫。

3)民生类工程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无非它是短期促进还是长期促进,如果它是长期促进,么只要这经济体在不断的发展,它的税收能够最终能可持续的,那么这个融资的这个逻辑是通的。

城投隐债清零的路径及影响有哪些

隐性债务清零对城投的影响体现为两大方面:

一方面,隐性债务清零对区域内隐性债务规模较大的城投短期有一定利好,实实在在降低了债务负担。

另一方面,隐性债务清零意味着城投体内将不再含有隐性债务,城投的有息债务均为经营性债务,将会加速城投市场化转型。

城投债转型相关问题

为什么城投要转型?
长期以来,城投债务依赖于政府信用得以快速增长,但由于从事项目的公益性以及自身管理水平的有限性,城投盈利能力显著落后于其他产业主体,自身盈利能力无法覆盖偿债本息。这种融资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非对称性便酝酿出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城投融资中用于项目投资的比例持续下降,更多的债务被用于偿还有息债务,整个城投系统性风险上升。这导致自上而下的管控城投债务,并推动城投债务转型。

如何转型?
从2018年开始到2021年,也就是现在城投做的,并没有真实的现金流产生能力和现金流偿债能力。一是合并重组(1000/3000),控制平台数量,同时把平台做大,可提升评级更便于融资。二是股权关系更加理顺,如原来可能分布在财政厅、交通厅,现在都到国资委,由国资委履行这样一个权属关系。三是平台定位更清楚。如说一个地级市的三四家平台,分别做城建、交建、产投或者金控,分得比较清楚,这些是现在或者是过去几年城投做的事情。市场化的业务未来可能都是转型的方向。但是,须立足城投核心优势:守住核心“能力圈”,包括密切的政企关系;优越的金融势能;良好的区域产业发展。

转型路径是?
城投的转型优势,一是资金的优势,二是垄断的优势,这两块可能是地方政府能够给的一些帮助。劣势在管理能力、风控能力、人才等,更重要的是对于某些地区没有办法做这个事。结论是,东部地区还有一些经济不错的地区,是可以做转型的,可以转得比较好。对于西部,平台逐渐地缩小,解决好存量可能是更适合的事情。

 

城投债券风险事件情况与启示

风险事件:

1)以技术性违约为主,债券尚无实质违约

2)发生风险的“强城投属性主体”以位于“弱区域”为主

3)发生风险的“弱城投属 性主体”除受地区实力影响外,与自身经营情况关系较大。

启示:

1)关注平台城投属性,不同类型平台信用分析侧重点不同。

2)关注区域融资环境。

3)关注债务到期压力。

4)关注非标违约情况

城投板块值得乐观的地方

1)政策定调“总量可控”。

2)在地方政府债务的管控上着手的是挺早的,到现在的话快10年的时间了,财政部系统化管理已经实现。

3)绝大部分投向还是民生类的项目,地方政府具有积极性去偿还去化解这些存量的。

4)国际上也会看中国的这个总体债务率也不能太高,地方政府对城投一直是有依赖的。

5)城投总体定调上就是要遏制新增。管控一个债务问题的话,首先你得把新增给控得住,只要你能控得住这个增量,存量的话就可以把时间给拉长,都有可能去化解的。

6)当前“稳经济”,绕不开城投的,加上今年央行要宽货币宽信用,把这些资金的话放了出去,城投企业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能拿到这个增量的资金的。

7)各个区域过去也积累了很多风险处置经验,是有可行性化解方法的。(财政回款、土地收入、注入优质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债务、混改、平台整合、再融资债券发行置换等)。

8)作为政治规矩,地区一盘棋,信保基金设立,是有缓冲带的。

9)总结:不能说一个企业都不会违约,现在市场中有3000家城投企业在发债,那可能个别的会碰到一些问题;但是就跟我们投资任何资产一样,只要对这个大类你是乐观的,那这个板块的话你分散投资,按照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券再分散投资,还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策略。

评论0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备案号:粤ICP备2022041763号-1
信托公司,信托基金,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基金,信托产品 Copyright © 2022 深圳市汉弘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