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政信类的项目,
手速慢的,根本抢不到,
有钱都没处投
…
自从以恒大为首的房地产类信托项目频繁暴雷后,以前因收益较低而不受待见的政信信托一跃而起,成为了理财市场上的“香饽饽”。
在投资者感受变化的背后,信托行业正在经历一个“急转弯”。
几年前,信托产品是最受高净值人群信赖的稳健固收投资方式之一。因为有“刚性兑付”的存在,投资人对于产品的筛选仅停留在“高收益”上。
自从信托打破刚兑,地产类信托违约加速后,收益超过8%的信托已经是凤毛麟角,优质的政信信托更是供不应求!
2021年,虽然信托行业风险事件频发,但与房地产信托全年917.11亿元的违约规模相比,政信产品的违约情况屈指可数。
由于政信类项目良好的兑付记录,所以受到许多投资者的关注。目前的三方市场,基本以政信类信托业务占据了绝对主流,占比高达95%以上。
所谓政信类项目,简单来说指的是政府平台为了城市发展建设而发的债。具体来说就是地方政府的各类融资平台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开发、污水处理等进行的融资。
担保主体:控股股东是政府或者政府部门
风控主体:有政府或政府性平台
这是政信类项目的主要特征,且纯正的政信类项目同时具备以上三点。从这三大特点,我们能够大概摸索出,为什么政信类项目越来越受到净值人士的青睐,归结下来,无非是以下这几个原因:
1、 政府信用:政信类项目依托于地方政府的信用,对于政信项目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地方政府是高度重视的;况且,在区域范围内一个项目延期兑付,其他项目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效率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政府对信用的重视正是政信类项目最大的优势,之前媒体报道过的政信产品出现延期兑付的情况,均在短时间内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处理。
2、 收益:政信类产品的风险整体来说是可控的,属于低风险等级的范围,在这个风险范围内,它的收益相对来说具有可比性,即使在金融投资机构眼中,政信类的产品都是各家眼中的优质资源。
3、投资起点:政信类信托往往投资起点一般是100万起投,也有相当一部分是300万起投。
4、可控的风险:可观的收益以及相对较低的投资起点,再加上能够助力地方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正是这样,政信类项目受到广大高净值人士的青睐。
1、融资方所在政府的行政级别
通常来说,一个项目融资方所在的地方政府,行政级别越高,能够调动的政治资源越多,还款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省级(直辖市)>副省级>地区(地级市)>区县级。同时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政治资源丰富,一线城市的政治资源比二线城市政治资源丰富。
2、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
一般来说,财政实力包括“GDP”和“财政收入”,相比较而言,分析地方“财政收入”更加实用。如果政府的财政收入在达到100亿或者更高,而单个项目的规模不超过财政收入的1/20,这样的政信项目还款还是比较靠谱的。
3、政府负债规模
其实一般来说,中国很多地方政府负债比例差不多,但是还是有极少数地方政府负债比例过高以及还款能力不足。其实在分析政府以及地方融资平台负债结构时,还需要像分析企业负债一样分析政府还款压力期限。如中长期负债(通过发债平台负债)一般不影响项目的到期兑付。
4、融资平台以及担保平台公司资质
政府平台分两个主要类型,一个是平台公司现金流能够覆盖流动性负债(自己已经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不再完全依赖政府拨款)的独立平台公司,另一种是现金流无法覆盖流动性负债的公司。显然前者更加适合做融资平台。同时再考虑融资平台资质时候,如果融资平台有债券主体评级AA及其以上资质,这样的融资平台比一般的融资平台好很多。
评论0